因家里亲戚中老师比较多,年幼的杨华在耳濡目染中被师生情谊所感染,立志成为一名老师。
2006年,线上买球官方网站的一通电话让湖北女孩杨华的梦想照进现实。在买球官网数计学院18年教书育人的岁月中,学生对她的称呼从华姐变成了杨妈,不变的是杨华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和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关切。
别出心裁的作业评语,幽默诙谐的提醒批评,循循善诱的教育引导,无微不至的体贴关怀……她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,积极关注学生的点滴变化,坚持和学生做朋友,是学生高兴时想得起、烦闷时信得过、困难时靠得住的良师益友。学生评教15年均为前10%、13次校级教学质量奖、2024年校师德标兵等奖项荣誉是对杨华数年如一日践行师者初心的褒奖。
“看见”每一位学生,3次课叫出学生名字
每学期开课前两周,杨华就会准备好学生名册、加入班级群,并按照惯例,要求每位同学准备课前分享。在此过程中,杨华通过与学生交流课前分享内容、与班干部沟通等方式,了解同学们的性格、特长、喜好、学习等方面情况,加深对同学们的印象。
课上,杨华会关注到每位学生。比如,某些同学上课非常认真,有些同学一直在做其它事情,从不迟到的谁今天迟到了,之前总坐前面的学生坐后面去了,某位学生精神状态不太好,某某同学喜欢回答问题等等。
针对学生们的表现,杨华会用积极表扬、幽默调侃、点回答问题等方式激励引导他们,并提出希望。“某同学你的这个解题方法让我很惊喜,我都没想到。”“某同学衣服已经湿了,还坚持来听杨老师的课,但如果不迟到的话,我下次给你带棒棒糖。”“有同学在睡梦中都还在思考这个问题,我们请他起来回答一下。”因点学生回答问题的频率之高、覆盖面之广,通常3次课后,杨华就能叫出班上所有学生的名字。
“亲其师,信其道。”杨华认为,每个学生其实都希望搞好学习,学生的表现是学习生活的晴雨表,她需要做的是反复去鼓舞、撼动他们。“看见”每位学生不仅能激发他们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,还能让老师更好地因材施教。
当得知特别勤奋、自尊心强的一位学生数学考试挂科后,杨华给学生打去了电话。听到考试结果时,学生还是忍不住地哭了。杨华在给予安慰和鼓励之后,对她的每道错题对应的知识点,包括填空题、选择题解题方法等,进行了细致梳理和讲解,并提供了学习参考资料。听到学生转哭为笑,杨华才宽心了些。
经过假期的认真学习,该生顺利通过了补考,并在给杨华的短信中写道:您的鼓励和帮助让我特别感动。从小到大,我的数学成绩一直不太好,每次我问问题您都会非常认真、耐心地给我讲解,告诉我问题的原因。那一瞬间我觉得数学不是那么讨厌和枯燥了,对数学学习充满了动力。得遇良师,春风化雨,人生至幸。
学生情绪低落,杨华主动跟他们交心谈心,帮助解决现实困难;学生寝室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,杨华不仅理解学生,还总能提供化解之道;学生学有余力,杨华便对他们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;平日和逢年过节,杨华还会给学生带去小零食、粽子、腊八粥等。看似平凡的举动饱含着杨华对学生真诚的关爱,学生们困惑时也很愿意向她敞开心扉。
从刚参加工作到现如今,学生对杨华的称呼也从华姐、华姨,变为杨妈。对此,杨华说,称呼上的改变也预示着自己需要不断调整教育教学方法,让学生愿意听、听得进去。杨华相信:没有教不好的学生,只有不会教的老师。
一学期额外做300道题,学生感谢她
对于作业,杨华有自己的执念。每个学期,她要求本科学生除了完成课堂布置的作业外,还必须另外完成300道题目。有同学会抱怨,想当然地认为上了大学就该轻松一点,但大学的第一节高数课就打破了他们的幻想。
按照杨华的要求,所有作业是必须要做,要交,要改,还要订正。通过做题,学生才能关注到不会的知识点,老师也才能知道学生的薄弱点,才能打牢基本功。
“如果学生有抵触情绪,我会用合适的方式来做学生的工作,但要求不会打折扣。”杨华说,作为一名老师,不能因为学生觉得严格不好,就对他们松懈了。“我不太在意学生现在怎么看我,只要大家最终觉得大学还是学了一点东西,杨老师还是挺不错的,我就值了。”
学生交上来的作业,杨华不仅全批全改,还为每位学生写上独一份的评语。“字如行云流水,希望学习像字一样好!”“还给出了一题多解,你是独一无二的”“你这么帅,认真学起来会更帅”“你离A+只差一步,相信努力的你下次定能达成”“改进的空间好像还挺大的呢”……这样的评语,学生不仅喜欢,还很期待,也愿意去订正作业。
“老师,你怎么又来了?”成了所带研究生见到她的本能反应。杨华每周都会见缝插针地至少去实验室3次,询问交流科研进展等情况。在她的旁敲侧击下,实验室从最开始稀稀拉拉的1、2个同学到后来齐刷刷地都在。在杨华看来,搞学习研究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,实验室相对来说更适合。
在指导2024届研究生张书祥课题论文的过程中,学生觉得论文改不下去了,多次想放弃。杨华想方设法地激励、支持他,帮助查找参考文献、突破瓶颈,甚至联系杂志编辑部的老师亲自加以指导,不断增强学生的目标感和自信心。历时一年有余,张书祥的论文得以在SCI顺利发表,并借此发表了专利和软著,荣获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、国家奖学金,并被与学院合作公司录用,深受好评。
在严厉的一面之下,杨华还有其温和可亲的一面。她会时不时买点水果、咖啡、零食等“犒劳”一下大家;对于同学们确实身体不舒服、有事情,她也会另当别论,给予诚挚的关心和问候;在自觉勤奋的学生面前,她的“特别关注”也会减少。“严厉要视学生实际情况而定,目的是引导学生做该做的事情。”杨华说。
事实上,每次期末考试、学科竞赛、研究生招生考试和论文发表后,杨华都会收到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。取得好成绩的同学会主动找她聊天,感谢杨老师对他们数学学习的倾心指导和不放弃,为他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结果不好的同学也会向杨老师“忏悔”,为自己的惰性和敷衍而自责。
“我相信学生会理解我的,严中有爱的时候,学生才会感受到老师的用心。”从课前准备,上课,指导学科竞赛、考研就业、毕业论文等,杨华更是将其形成一个整体的闭环,严格兑现每个环节的育人功能。
让抽象的数学生活化,学生喜欢听
用生活中的实例,把看似抽象的数学公式讲得通俗浅显,让生活数学化、数学生活化是一种智慧。杨华为此不懈努力。
平日里,杨华非常注重搜集与数学相关的政策导向、新闻报道、研究论文、成果应用、学科竞赛、名人趣事等生活化的事例。教学中,她将这些例子与数学相关知识连接在一起讲出来,就能让一个个生硬、冰冷的知识点变得亲切、有趣,学生也更容易接受。
一次课上,杨华以某知名上市企业花重金聘请了一位数学家做开发的案例,引出了毕业后的发展问题。学生比较感兴趣,下课了都围上来询问大学里需要学什么,事先要做哪些铺垫,将来毕业后可以去哪里工作等等。杨华想借此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动力。
对于0.9无限循环小数的n次方(n无穷大)最后的结果归于0,1.1无限循环小数的n次方(n无穷大)却比前者要大很多的这一现象,杨华说:如果每天做加法,在原来基础上进步一点点,时间长了,这个进步就非常巨大;如果每天做减法,时间长了最后就归零了。“这也启示我们做学问要不断精进,做人要日行一善。”
“定积分如果单纯靠定义来计算,需要5分钟至10分钟的时间,但是当掌握了牛顿莱布尼茨公式,就能马上给出答案。”她用这个例子告诉学生们:现在多吃点苦,多储备知识,把基础打好,把本领锻炼起来,就可以让很多事情变得很简单,少走弯路。
每当讲这类例子时,大家都听得格外认真。杨华对此给出了解释:学数学很枯燥、艰苦,思考过程尤其艰难,学生们在学习中有很多困惑。当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,学生其实是非常苦闷的。“当我们点一盏灯,他们就会觉得很温暖,会觉得我是有希望的,现在的学习都是有意义的。”
考研群、科研训练群、项目群、算法群、实习群、数学建模竞赛群、论文群、专利群、自然语言处理群、试题库群、挑战杯群……杨华没数过自己到底有多少个QQ群。这些群大部分都是她为了更好指导学生学习而建立的。虽然学生涵盖大一到大四、研一到研三等不同年级,但对于群里面的每位学生,杨华都给予积极关注和指导,为帮助他们学好数学而不遗余力。
杨华说,自己离不开讲台,上课给她的感觉是愉快的。即便之前生完小孩才2个多月,即便目前在校外挂职,她也一直坚持给学生上课。用她的话来说,“老师的幸福就是能够一直做自己想做、能做和可以做好的事情,让学生因自己而变得更美好。”